间充质干细胞“联手”CAR-T细胞“战力”翻倍!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可提高肿瘤渗透率30%,肿瘤体积减少65%
2024-10-08 点击量:1043
攻克实体瘤的难点
免疫抑制微环境与T细胞耗竭
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面临着许多挑战,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肿瘤微环境(TME)的复杂性。TME不只是由肿瘤细胞组成,它还包含大量的免疫抑制性细胞、支持细胞、血管、代谢产物和免疫抑制因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T细胞功能受损和能量枯竭。
例如,肿瘤细胞通过分泌TGF-β和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直接削弱了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与此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的缺氧状态和乳酸积累进一步抑制了T细胞的能量代谢,使T细胞无法通过正常的氧化磷酸化产生足够的能量。这种代谢转向低效的无氧糖酵解路径,虽然能够快速产生ATP,但并不能长时间支持T细胞的持续作战能力,最终导致T细胞的耗竭。
研究表明,实体肿瘤中的60%以上的T细胞进入肿瘤后会因能量供应不足而迅速耗竭。这种耗竭的核心原因是线粒体功能受损,线粒体无法为T细胞提供足够的能量,导致T细胞的免疫活性严重受限。
为T细胞注入新能量
为了应对T细胞在实体肿瘤中的功能耗竭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方法:通过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T细胞提供健康的线粒体。这项技术通过纳米管(Tunneling Nanotubes, TNTs)将线粒体从MSCs转移到T细胞中,从而重新激活T细胞的代谢功能。这一研究由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科学家们主导,并已在《科学·免疫学》期刊上发表,展示了其在增强T细胞功能方面的巨大潜力。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更为重要的是,MSCs的线粒体功能非常活跃,这使得它们成为T细胞理想的能量供应来源。通过纳米管将线粒体从MSCs传递到T细胞,能够显著提高T细胞的代谢水平,恢复其氧化磷酸化能力。
线粒体转移不仅简单地为T细胞提供了能量补充,还极大地提高了其整体代谢水平。研究人员发现,经过MSCs线粒体转移的T细胞在能量代谢上的表现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转移线粒体的T细胞氧气消耗率(OCR)提高了两倍,这意味着它们的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强了。
BMSCs和CD8+ T细胞之间的纳米管(TNTs)结构。此图展示了BMSCs与CD8+T细胞之间形成的纳米管,揭示了通过这些管道实现线粒体的转移。纳米管(标记为黄色箭头)是连接细胞的关键结构,负责转移健康的线粒体到受体T细胞中,从而提高其代谢活性 。
氧化磷酸化是线粒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这一过程效率远高于无氧糖酵解。当T细胞能够恢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时,它们便能在肿瘤微环境中承受更大的代谢压力,从而保持其持久的抗肿瘤能力。通过减少依赖低效的糖酵解路径,T细胞在高压肿瘤环境中不再迅速耗竭。
此外,线粒体转移还延长了T细胞在肿瘤中的存活时间。数据显示,接受了线粒体转移的T细胞的存活时间延长了50%,而其凋亡率则降低了30%。这意味着T细胞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保持更长时间的战斗能力,延缓其功能的耗竭。
经过线粒体转移增强的CD8+ T细胞在实体肿瘤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与未接受线粒体转移的对照组相比,线粒体增强型T细胞显著降低了肿瘤体积并延长了实验小鼠的生存期 。
免疫记忆的增强与渗透性的提升
不仅如此,线粒体转移还增强了T细胞的免疫记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线粒体转移的T细胞中,记忆T细胞的比例提高了45%。这些记忆T细胞在肿瘤复发时能够更迅速地响应,从而有效减少了复发的风险。
除了免疫记忆的增强,线粒体转移还显著提升了T细胞的渗透能力。实体肿瘤的组织结构通常非常致密,阻碍了T细胞渗透到肿瘤核心区域。数据显示,接受线粒体转移的T细胞的肿瘤渗透率提高了30%,使得它们能够更深入肿瘤组织,实施有效的杀伤作用。
在线粒体转移技术的支持下,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研究人员在小鼠实体肿瘤模型中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线粒体增强的T细胞使肿瘤体积减少了65%,而小鼠的生存率则提高了40%。这些实验数据证明了线粒体转移技术在提升T细胞抗肿瘤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
线粒体转移技术通过为T细胞提供健康的线粒体,可以显著改善其代谢能力和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该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
晚期癌症:许多实体肿瘤(如肺癌、肝癌、胰腺癌等)在传统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无效时,免疫治疗成为关键选择。线粒体转移技术可以增强T细胞在这些肿瘤中的活性,提高疗效,特别是在其他治疗手段已经失败的晚期癌症患者中发挥作用。
复发性肿瘤:免疫疗法中的一个重要挑战是肿瘤的复发。经过线粒体转移增强的T细胞具有更强的免疫记忆功能,能够在肿瘤复发时更迅速地响应,从而减少复发的风险。
肿瘤微环境复杂的病例:对于那些肿瘤微环境异常复杂、T细胞极易耗竭的患者,通过线粒体转移技术恢复T细胞的能量代谢可以显著延长其有效作战时间。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线粒体优势
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中具有巨大潜力。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定优势,使其成为线粒体转移的理想细胞来源:
强大的线粒体功能:MSCs的线粒体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能够为T细胞提供高效的能量供给,从而提升其代谢能力。
免疫调节功能:MSCs本身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扮演支持角色。它们不仅通过线粒体转移增强了T细胞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帮助调节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生长。
低免疫原性:与其他干细胞相比,MSCs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这意味着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更安全,不容易引发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
因此,MSCs不仅能够提供线粒体支持,还可以与免疫治疗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将脐带 MSC 转移到 T 细胞后分离线粒体的实验方法
结语
线粒体转移技术为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增强路径,尤其在解决T细胞耗竭和增强肿瘤渗透能力方面,展示了巨大的潜力。
这项突破不仅为改善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未来癌症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更多临床试验的开展,线粒体转移有望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武器,帮助更多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