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1拉斯维加斯

      缴费及信息查询

      友情提示:请输入身份证号或有效电话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你知道治愈艾滋病的是哪种干细胞吗 ?

      2024-08-13    点击量:764

      7月份,一个振奋人心的新闻 ,就是一名德国艾滋病患者通过干细胞治疗后,艾滋病得到了治愈 。

      2024年7月份的第25届国际艾滋病大会(the 25th 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报道了一名60岁男子的艾滋病被干细胞治愈。该男子于2015年10月接受了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2018年9月停止服用抑制艾滋病毒所需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来,他体内检测不到HIV病毒。

      【艾滋病 ,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缩写AIDS) 。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病毒侵入人体,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破坏CD4+T淋巴细胞),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死亡。】

      曾经有6名艾滋病患者通过骨髓移植治疗后 ,实现了艾滋病被治愈 。第一个通过骨髓移植治愈艾滋病的患者被称为“柏林病人”。

      治愈艾滋病的干细胞是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

      虽然通过骨髓移植是有机会治愈艾滋病。不过 ,理论一向都是很骨感 ,现实总是带着些残酷。

      实际上,在“柏林病人”骨髓移植治疗的同时,还有另外6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相同的移植治疗,即选择CCR5突变纯合性的捐赠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幸的是,这6名患者中没有一个存活超过1年 ,死于各种原因,其中一名有明确的HIV反弹。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很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但是艾滋病患者首先面临的问题 ,就是需要度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关 。

      201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一例27岁患有HIV-1感染和淋巴瘤的患者,经过突变CCR5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HIV改变了通过CCR5进入CD4+T细胞的策略,转变为结合CXCR4受体(HIV的辅助受体)进入CD4+T细胞 ;这个结合受体的改变可能是通过移植CCR5突变基因的干细胞来推动的 ,即病毒可以绕过CCR5基因来实现逃逸。

      所以,能否仅仅通过CCR5位点的突变(或者基因编辑)来获得对HIV感染的抵抗力 ,这一点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来明确。

      【基因编辑治疗艾滋病】

      通过基因编辑体内细胞的CCR5位点,改造后的CCR5位点阻止了HIV病毒进入CD4+T细胞,也就是说HIV进入体内后并不能发挥破坏作用 ,也不能躲进细胞体内避免药物和免疫系统的清除,那么HIV就会被药物和人体免疫细胞轻松清除掉。

      正是基于这个设想 ,发生了著名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贺建奎事件),对医学伦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艾滋病】

      间充质干细胞表达HIV受体和辅受体 ,对HIV具有易感性 。TG26 HIV-1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和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导致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下降。

      一个杜兰大学医学院的团队发现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被HIV病毒感染 ,而且间充质干细胞能摄取HIV-1 Tat蛋白 。HIV病毒能破坏患者身体里面的间充质干细胞,导致自身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泌生长因子的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 ,即使给出自体干细胞治疗方案的专家非常出名,本人也非常不建议艾滋病患者采用自体干细胞治疗。

      因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和支持造血的功能,那么补充新鲜健康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否改善HIV感染者的免疫不应答状态,提高CD4+T细胞的数量?

      2013年王福生院士团队报道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HIV-1感染的对照临床试验,所选患者均为抗病毒药治疗而出现免疫不应答;在12个月的随访中 ,7名患者每隔1个月接受3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而6名对照患者接受平行的生理盐水治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能增加患者循环中幼稚的和中枢记忆的CD4+T细胞计数,并恢复HIV-1病毒特异性IFN-g和IL-2的产生,实现了患者的免疫重建。

      基于这个神奇的临床疗效 ,该团队随后开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耐药性艾滋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在2021年报道了治疗结果 。治疗组根据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分为两组 ,即高剂量治疗组(1.5x106/kg)和低剂量治疗组(0.5x106/kg),每组24名患者。每名患者在0月 、1个月、3个月 、6个月 、9个月、12个月的时间点接受总共6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然后随访观察1年。CD4+T细胞这个指标证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很好地促进耐药性艾滋病患者的免疫T细胞的恢复,尤其是0.5x106/kg剂量组 。

      同是2021年 ,西班牙的一个团队报道了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耐药性艾滋病的临床研究报道。该团队的细胞治疗方案和2103年王福生院士团队的临床方案接近,即每个月一次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连续三个月,再过三个月后继续第四次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不过,这个西班牙团队采用异体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剂量为1.0x106/kg 。

      但是,该团队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却没有治疗效果 ,即患者CD4+T细胞计数或CD4+/CD8+比值并没有增加,不同免疫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自然杀伤细胞 、调节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百分比 、分析的炎症参数,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与细胞相关的HIV-DNA也没有显著变化。而且让人意外的是,三名受试者在进行输注的手臂上发生了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直接相关的静脉血栓形成事件。该临床研究发生的静脉血栓形成事件,证明了该西班牙团队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出现了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


      对比分析临床研究的数据 ,5001拉斯维加斯发现即使相同的细胞治疗方案,但是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不同,一个是来源于异体脐带(0.5x106/kg),一个是来源于异体脂肪(1.0x106/kg),却有完全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 。这至少说明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的细胞质量不如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

      综上所述,艾滋病不是干细胞治疗的禁忌症。相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减少抗病毒药物的耐药、协同提高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促进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的恢复,从而增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