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疫苗主要用来预防传染性疾病(如新冠、流感、甲型肝炎等),通过包含能够让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的蛋白质,比如病毒,让免疫系统在受到外界病原体入侵时发挥作用,从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疫苗不再只停留于传染病预防,在肿瘤领域也迎来了技术突破,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具体研究进展如何?有无风险?跟着本文一起来探讨吧。
癌症疫苗利用肿瘤抗原激发免疫应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治疗性癌症疫苗(也称治疗性肿瘤疫苗)是指通过将肿瘤组织中或者人体体液中提取的肿瘤相关抗原注射于肿瘤患者体内,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达到控制和治疗肿瘤的目的。主要包括细胞疫苗、DNA 疫苗、mRNA 疫苗、多肽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纳米疫苗等。
传统癌症疫苗主要基于已知的肿瘤相关抗原发挥抗癌效果,然而,由于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和复杂性,这些疫苗往往面临效果有限和缺乏针对性的挑战。新型癌症疫苗,特别是基于个体特异性新抗原(neoantigens)的疫苗,是目前研发的主要方向,具有高度个性化、免疫系统激活等优势,以mRNA癌症疫苗为代表。这些疫苗通过分析患者特有的肿瘤细胞,识别只在个体的癌细胞上出现的新抗原,从而定制个性化疫苗。
目前,治疗性癌症疫苗很难像乙肝疫苗一样,实现广谱的效果,即使是新型肿瘤疫苗,也面临疗效低等挑战,因此,肿瘤疫苗联合疗法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比如,与ICIs的联用以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应答;免疫细胞治疗等各种重塑肿瘤微环境的手段也应与个体化癌症疫苗治疗相结合,以打破免疫耐受。治疗3年后仍有抗癌效果!2024年治疗性癌症疫苗最新进展如今,全球范围内已有16个治疗性癌症疫苗上市,涉及肺癌、黑色素瘤、胰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诸多领域,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以下分享几款治疗性癌症疫苗的最新进展情况:mRNA-4157疫苗:首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mRNA-4157是一种基于mRNA的新型个性化癌症疫苗,可编码多达34种患者特异性肿瘤新抗原。通过触发T细胞的激活及增殖,用于高危(Ⅲ/Ⅳ期)黑色素瘤的治疗。在2024年6月3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度会议上分享的一项涉及157名受试者的初步试验数据显示,与传统的单药治疗相比,该疫苗与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用药方案显著降低了疾病复发的风险(降低了近50%),并有助于延长生存期,为癌症治疗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和希望。目前,该组合疗法已进入到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这也是全球首个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的mRNA癌症疫苗。肺癌疫苗CIMAvax-EGF:蛋白多肽疫苗,晚期患者生存期长达2年肺癌疫苗CIMAvax-EGF是一种基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蛋白质载体结合的创新疗法。目前在古巴、秘鲁、白俄罗斯、哥伦比亚等国被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2023年4月,权威的肿瘤学期刊《癌症》杂志上公布了CIMAvax-EGF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最新数据。该研究共纳入106例IIIB 期和 IV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对一线治疗(包括铂类双药、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或单药化学疗法)显示出客观反应或疾病稳定后,开始给予CIMAvax-EGF治疗。结果显示:中位总生存期为22.46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的生存率分别为97.7%、82.7%和45.5%,这意味着接近一半的患者生存期长达2年甚至更久。VB10.16是一款表达HPV16抗原的DNA质粒疫苗,通过将抗原靶向递送给抗原呈递细胞(APC),诱导机体产生快速、强大而持久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该疫苗联合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在治疗HPV16阳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疗效。中期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时,在39名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21%(包括2名完全缓解和6名部分缓解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64%。BNT122:个性化mRNA癌症疫苗,一半患者产生抗肿瘤反应Autogene cevumeran(BNT122)是一种基于mRNA疫苗技术的个性化癌症治疗药物,利用mRNA技术在人体细胞进行内源性肿瘤抗原表达,从而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来攻击癌细胞。2023年5月,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BNT122与抗PD-L1抗体atezolizumab和化疗联用,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接受疫苗的16名患者中有8名 (50%) 产生了T细胞反应,并被认为是mRNA新抗原疫苗BNT122的反应者;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可评估的患者中应用的230种新抗原中有25种(11%) 诱导了足够高的T细胞反应。2024年4月7日,BNT122疫苗的最新数据公布:I期临床试验3年随访数据显示,接受过癌症疫苗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三年后仍有免疫反应。此外,BNT122疫苗还在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上开展了两项随机Ⅱ期临床试验。新型癌症疫苗联合免疫细胞治疗:疾病控制率高达70%肿瘤疫苗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都是通过人体免疫系统杀伤癌细胞的新疗法,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肿瘤疫苗是利用的抗原抗体反应,免疫细胞治疗则通过增强、激活癌症患者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癌组织。免疫细胞治疗可全身性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副作用少、靶向性强(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等优点,与放化疗联合应用时除了可改善部分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增敏、增加抵抗能力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细胞治疗等联合使用策略,也是提高治疗性癌症疫苗效果的重要研究方向。比利时布鲁塞尔路德维希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nature cancer》发布成果过继性T细胞疗法(ACT)与他们正在开发的创新型个性化癌症疫苗的治疗数据。这一联合疗法可以让晚期耐药的卵巢癌患者获益。也就是经过多线治疗已经无法控制病情的18名晚期卵巢癌患者,经过联合治疗后,疾病控制率达到了70%。当前,治疗性癌症疫苗在向临床实践的广泛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即使是新型的个性化癌症疫苗,也由于肿瘤细胞的遗传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面临疫苗设计必须高度个性化的挑战,还包括确保mRNA分子的稳定性、传递效率以及免疫原性等挑战。相信,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下一代测序技术、先进人工智能算法以及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结合免疫细胞疗法等前沿抗癌策略,将不断催生创新的治疗模式,促进个体化新抗原癌症疫苗研究的深入与应用的拓展,实现持续的突破性进展。[1]Flores Vega YI, Páramo González DL, Alsina Sarmiento SC, et al. Survival of NSCLC Patients Treated with Cimavax-EGF as Switch Maintenance in the Real-World Scenario. J Cancer. 2023;14(5):874-879. Published 2023 Apr 1. doi:10.7150/jca.67189[2]Rojas LA, Sethna Z, Soares KC, et al. Personalized RNA neoantigen vaccines stimulate T cells in pancreatic cancer. Nature. 2023;618(7963):144-150. doi:10.1038/s41586-023-0606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