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1拉斯维加斯

      缴费及信息查询

      友情提示 :请输入身份证号或有效电话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患者亲述:17次NK细胞治疗让我战胜癌症 ,活过4年 !

      2024-08-07    点击量:795

      免疫细胞作为免疫系统这一身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及时识别和消灭癌细胞,从而有效遏制癌症的发展。同时 ,它们还能重塑机体免疫系统,进而提升抗癌力。因此,从细胞层面强化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 ,是抗癌的一大核心命题。

      癌症患者自就医起便普遍面临心理压力,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抗癌效果 。一项肿瘤医院临床调查显示,癌症患者的心理调适和情绪状态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乐观的心态有利于预后 ,而情绪低落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使病情恶化。显然 ,想要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还要重视心理治疗。

      一.什么是免疫细胞疗法?主要分哪些种类 ?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免疫细胞疗法是一种基于免疫细胞应答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 ,科学家通过采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刺激或者修饰来自人体(自身或者捐助者)的特定免疫细胞来实现疾病的治疗 。
      根据调节免疫系统的策略不同,免疫细胞疗法可分为激活免疫疗法和抑制免疫疗法两种 。
      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癌症、传染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癌症治疗领域里常使用的免疫细胞疗法属于激活免疫疗法,根据靶向调节的免疫细胞种类不同,免疫细胞可进一步分为T细胞 (例如非常火爆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 ,T调节细胞,B细胞 ,树突状细胞(DC, Dendritic Cell) ,自然杀伤细胞(NK, Natural Killer)等免疫细胞疗法 。
      二.生存期超4年,NK疗法让肝癌患者胸腹水完全消失,肿瘤显著缩小

      随着科学界对免疫细胞更深入的探索,NK细胞的抗肿瘤性逐渐被挖掘。就连有“CAR-T之父”之称的Carl June教授也力挺NK细胞疗法 。

      对于NK细胞疗法在肝癌治疗领域的效果 ,从一则刊登在《Oncotargets and Therapy》国外知名杂志上的自然杀伤细胞(NK)疗法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报告入手 ,给各位癌友们介绍下NK细胞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这位男性患者在2016年6月被诊断为晚期弥漫性肝细胞癌 ,T3N1M1[即根据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系统的IV期]。他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病史感染但无肺结核 、肝炎 、血吸虫病、慢性支气管炎 、冠心病、肾病等病史;重大创伤;食物和药物过敏或输血反应 。2016年7月在全身麻醉下接受TACE治疗,于2016年10~12月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腹膜穿刺手术和药物注射 。2017年3月接受了腹腔灌注 。

      从2017年3月~2018年7月 ,他完成了17个疗程的NK细胞治疗,每个疗程每月进行一次,连续两天输注。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在NK细胞治疗期间未接受其他治疗。

      经过17个月的治疗后,该名患者的治疗效果格外令人惊喜 ,下面就让5001拉斯维加斯详细看看各项研究指标的变化吧 !

      1 、扩增后 ,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比例增加近7倍

      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抗体染色对NK细胞群(CD3 、CD56)进行分析,扩增前,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群比例为13.7% ;扩增第18天后,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比例为87.6%,与扩增前相比 ,外周血NK细胞增加近7倍。

      2、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表明免疫功能有所改善或降低

      通过17个疗程的治疗,T抑制细胞/T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D8+T细胞)计数有很大提高,而T辅助细胞(CD4+T细胞)计数保持不变。NK细胞(CD3、CD56细胞)计数增加 ,而B淋巴细胞(CD3 、CD19细胞)计数没有变化。

      3 、患者的肝功能仍保持在参考范围内

      患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LT和AST水平缓慢升高,TBil和ALB水平保持在参考范围内。

      4 、输血过程未见不良反应,血常规保持在正常水平

      输血过程中未出现发热、呕吐、抽搐等不良反应。常规血液检测显示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保持在正常水平。

      5、患者胸腹水完全消失,肝右叶多个肿瘤显著缩小

      研究人员在NK细胞治疗前后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扫描 (CT),以进行基于影像学的诊断 ,并评估临床效率。

      6个疗程后,患者的胸水和腹水明显减少。自治疗结束以来,患者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此外,在NK细胞治疗17个疗程后,右肝叶中的多个肿瘤体积减小。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主,该名患者的生存时间>48个月,即超过4年 !

      6、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EORTC 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显示 ,患者的功能维度和健康维度得分从≤20 增加到大约80。症状维度得分从 60下降到≤10 ,即功能和健康维度得分逐渐增加,症状维度评分略有下降 ,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三.胃癌患者NK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

      研究人员收集了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NK细胞体外扩增法来进行细胞分组和杀伤胃癌细胞作用检测 。

      《消化肿瘤杂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分析表明:胃癌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且NK细胞数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有密切关联,NK细胞数越少,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越晚。胃癌患者NK细胞活化程度也明显低于正常人。


      NK细胞大量扩增激活


      《Frontiersin Immunology》有研究显示:如果能将胃癌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大量扩增激活 ,再回输患者 ,就有可能增加胃癌患者NK细胞数和改善其功能缺陷,提高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扩增的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研究人员收集了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NK细胞体外扩增法来进行细胞分组和杀伤胃癌细胞作用检测。

      胃癌患者体外扩增前后NK细胞百分比

      结果显示:在体外扩增NK细胞的过程中,扩增前4d,NK细胞增殖较慢;扩增第6天,NK细胞数明显增加 ;扩增第10天开始,NK细胞增殖速度呈线性增长 ,该阶段是NK细胞大量扩增期,在体外扩增第14天,NK细胞数是扩增前的(596±152)倍。

      扩增过程中细胞增殖曲线

      分离胃癌患者PBMCs中扩增前后NK细胞,检测扩增前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在效靶比为5∶1时  ,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扩增前。

      扩增前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增前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表达百分比扩增后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和DNAM-1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扩增前。扩增后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IR2DL1和KIR3DL1表达百分比明显低于扩增前,表明扩增后NK细胞是活化程度更高的NK细胞。


      综上所述,经体外扩增后,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 ,这可能与扩增的NK细胞表面活化性配体的表达升高  、抑制性配体表达降低有关。研究明确了扩增的N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NK细胞治疗胃癌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癌症易引发心理问题 ,抑郁高达54.9%, 研究提示,及时干预可提高生存率 !

      一位为癌症患者进行深度咨询的心理医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很多年前 ,一个被查出来罹患晚期胰腺癌,医生预计只能活半年的患者找到她哭诉,查出癌症的那天,这位患者一夜没睡 ,第二天,之前还能系上的裤子就要松开一个扣子了,到了第三天竟然完全系不上了。心理上的崩溃竟然会如此明显地体现在病情上。


      癌症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一项关于中国成人焦虑及抑郁症状的调查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例分别为49.7%和54.9%,高于没有癌症的成人(18.4%和17.5%)。
      发表于《CURR DRUG TARGETS 》的一篇综述,介绍了癌症与抑郁症分子机制相关性的最新证据。


      压力和抑郁与癌症发生/发展 、炎症和免疫系统的相关性
      在癌症治疗期间 ,预防性干预对监测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不应被低估 。句话说,最初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抑郁症状,并提高癌症生存率。
      研究人员还提出,通过识别抑郁症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医生可以识别有抑郁症风险的癌症患者或可能对常规治疗没有反应的癌症患者。
      因此 ,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和治疗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识别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
      1 、消除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不要对心理问题存在耻辱感和误解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可能会发生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抑郁、恐惧等消极的不良心理,而且可以在癌症发现、治疗 、康复及进展的各个阶段出现,表现不一 ,程度不一。主要原因对待癌症这个突发事件的心态和处理的方法不合理 ,恰恰在此时,一定要取得适当的心理支持是最适宜的。
      2、积极改善心理状态 ,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如果确诊为癌症,患者及家属需要尽早接受现实 ,逃避只能使结果更糟糕。当然,接受现实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可以接纳自己的痛苦。然后,采取正确的方式去宣泄,比如说痛哭、向他人倾诉等等。
      如果感到恐慌和无助感,此时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或通过正当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一旦对患病原因、治疗方案以及不良反应有了一定的了解,内心的恐慌感就会有所降低。
      癌症患者及家属可积极寻找如“病友家园”、“抗癌乐园”等共享经历的社群,便于彼此理解与支持。倾诉内心痛苦,可减轻负性情绪,收获他人的关爱与帮助,注入正能量。同时 ,培养音乐 、散步 、养花等爱好,既保证休息 ,又有效转移注意力,有利于疾病康复 。

      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CPOS)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心理疗法》。比如,《指南》建议对抑郁、失眠的肿瘤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可作为首选心理治疗方法。

      五.小结
      肿瘤患者在抗癌道路上,应积极面对治疗 ,结合免疫细胞治疗等现代医学手段,不仅能够强化免疫功能,有效提升抗癌力 ,还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当然,肿瘤患者的生活不应仅仅围绕“肿瘤”而转 ,面对心理问题,肿瘤患者应积极调整心态,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拥抱生活 ,为战胜疾病增添更多信心与力量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