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1拉斯维加斯

      缴费及信息查询

      友情提示:请输入身份证号或有效电话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140万一针!盘点全球12项获批上市的干细胞产品,含价格、剂量、适应症

      2024-06-18    点击量 :822

      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是再生医学、个体化医疗和细胞疗法的三位一体。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凭借低免疫原性、高增殖潜力以及免疫调节等特性被广泛应用研究。

      根据最新文献统计,截至2023年4月,全球已有1120多项注册临床试验使用MSC疗法, 12种MSC疗法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商业化。未来,间充质干细胞将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成员,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强大分化潜能。同时,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其他干细胞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它还独有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并根据具体环境来调节免疫反的能力 ,这使其在临床应用上表现了巨大的潜力 。

      此外,间充质干细胞还被证明可以产生抗炎分子,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反应。


      MSC来源有两类:

      (1)成体间充质干细胞 ,取自骨髓 、脂肪组织、外周血、牙髓等;
      (2)新生儿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从胎盘 、羊膜和脐带等胚胎外组织中获得 。

      近期 ,一篇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ies Approved by Regulatory Agencies around the World”的文章发表在“Pharmaceutical”特刊“"New Advances in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Therapeutic Tools"上。文章通过系统回顾 ,分析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全球各种注册临床试验中的不同应用,并讨论了当前已获监管机构批准MSC 疗法的相关信息。


      全球已经获批上市的间充质干细胞产品



      全球获批的MSCs疗法(图片引用自文献1)

      目前全球范围内, 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批准的MSCs疗法共包含12项 。

      这些监管机构包括 :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美国 (USA) 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 (MFDS) 、印度药品监管总局 (DCGI) 、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 (TGA) 和日本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 (PMDA)等 。

      这些产品中有9种来自亚洲。

      韩国包揽了其中5项:Queencell、 Cellgram-AMI 、Cupistem 、Cartistem 和 Neuronata-R 。

      Queencell 在2010年上市 ,作为第一个含有MSCs的产品,获得韩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MFDS/KFDA)的批准 ,被用于治疗皮下组织缺损;

      Cellgram-AMI是一种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72小时内,通过冠状动脉成形术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实现再灌注的方法 。Cupistem 用于治疗克罗恩病。Cartistem 用于治疗与骨关节炎 IV 级(分类中最严重的阶段,没有可见软骨残留)相关的膝关节软骨缺损。

      NeuroNata-R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由于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通过延长运动神经细胞的存活,来缓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 的进展。

      剩下的四种产品中 ,两种来自日本,一种来自印度,另一种来自伊朗 。

      日本的Temcell HS 是治疗急性和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日本的Stemirac 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脊髓损伤的干细胞治疗方法 。
      印度的Stempeucel 被批准用于治疗严重肢体缺血(CLI) 。
      伊朗的Mesestrocell 被用作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

      在欧洲,迄今为止 EMA 共批准了两种 MSC 疗法。

      Holoclar 用于眼部替换成人角膜上皮中受损的细胞 ,以治疗烧伤引起的中度至重度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

      Alofisel 被批准用于治疗成年克罗恩病患者的复杂性肛瘘 。

      最后 ,美国迄今为止唯一批准的MSC疗法是Remestemcel-L,用于治疗儿科患者的难治性急性GVHD  。

      国内目前尚未广泛推出MSCs(间充质干细胞)医疗产品,主要受到法规政策限制、技术质量控制要求 、临床试验与审批流程的耗时以及经济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不过 ,随着科研进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未来有望看到更多国内MSCs医疗产品的问世。


      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趋势





      自1995 年报告第一个临床试验以来,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的临床试验数量显著增加。

      以5年为周期来看,1995年至 2005 年期间启动了 19 项,2006 年至 2010 年期间递增到 159 个,2011 年至 2015 年期间又启动了 420 个,2016 年期间又增加了 490 个。

       截至 2020 年 6 月, clinicaltrials.gov上已有超过 1,138 项使用 MSC 作为治疗药物的注册 MSC 临床试验,较 2012 年列出的 220 项 ,10年里数量已经达5倍 。

      MSC临床试验注册进展

      MSC临床试验注册阶段和进展分布

      截至2020年6月 ,注册临床试验遍布全球51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分别以 228 个和 186 个临床试验 领先该研究 。

      从第二阶段选定的研究中 ,发表研究最多的医学专业分别是心脏病学(15项)、创伤科(6项)、呼吸科(3项)、神经科(2项)、血液科(2项)、眼科(1项)和整形外科(1项)。这些研究中有 18 项已经发表了结果。


      未来挑战 :克服间充质干细胞的异质性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中 ,如骨髓、脂肪和脐带等 。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MSCs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免疫治疗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 ,MSCs的异质性成为了制约其临床应用的重要挑战之一。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异质性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反映了这些细胞在生物学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异质性可能源自MSCs的来源 、其所处的微环境 、体外培养条件以及细胞自身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差异 。

      来源异质性:MSCs可以从多种组织中分离得到 ,如骨髓、脂肪组织、脐带血等。不同来源的MSCs在形态、增殖速率、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微环境影响:在体内,MSCs所处的微环境(或称为“干细胞龛”)对其功能和特性有重要影响。这个微环境包括周围的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多种可溶性因子 。体外培养时 ,很难完全模拟这种复杂的微环境,这可能导致MSCs的性质发生变化 。

      遗传和表观遗传差异:即使是来自同一组织的MSCs,在遗传和表观遗传水平上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细胞在响应外部刺激时产生不同的反应。

      功能异质性:由于上述因素,不同批次的MSCs在分化、免疫调节、组织修复等方面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特性 。这种功能异质性使得预测MSCs在特定治疗场景下的效果变得困难。

      尽管MSCs的异质性给其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这也反映了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未来,随着对MSCs异质性机制的深入研究 ,5001拉斯维加斯有望更好地理解这些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后续 MSC 克隆失去治疗潜力。克服MSCs的异质性,制造更安全稳定有效的MSC产品也是MSC疗法应用于临床的一大难题 ,也是未来临床需要克服的障碍 。

      MSC疗法发展至今,其产品的临床化应用已经取得很多可喜的成绩。长远来看 ,将MSC扩大应用仍存在困难和阻力。除了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MSC本身的性质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对待MSC疗法应持有乐观态度 ,让5001拉斯维加斯一起期待更多MSC产品问世。




        XML地图